时 间:
搜 索: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010)65121919
传真:(010)65677512

当前位置:首页> 重要活动

重温中国外经贸发展史 记录开放型经济起飞路—石广生同志新书座谈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
时间: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改革和发展史》新书座谈会925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该书主编、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出席座谈会并表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大国用几百年走过的路,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必将会继续繁荣发展。

 

  外经贸领域的生动史述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改革和发展史》共分八章,采取编年体与叙事体相结合的方式,以中国外经贸改革和发展变迁为主线,对不同时期的外经贸的发展成就、体制改革、政策措施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该书的前五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与演变(1949年以前)、新中国对外经贸发展(1949-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对外经贸改革与发展(1979-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下对外经贸改革与发展(1992-2001年)以及加入WTO后对外经贸改革与发展(2001-2011年)。六至八章是三个专题篇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入世”谈判历程、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中国会展业及电子商务。石广生在座谈会上介绍,“本书按照只写史、不写论的原则撰写,把论证、评价、结论等空间留给读者。本书不同于个人的回忆录,可作为高校外经贸专业的翔实教材。”

 

  回顾中国外经贸发展的兴衰历史时,该书介绍,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主权丧失,海关管理权长期旁落,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满足其国内消费的需要。民国时期虽然力图改变这种状况,但终因政治上不能完全独立,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改变半殖民地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国家主权独立,民族振兴,经济发展才是一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史为鉴坚定道路自信

 

  座谈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天津市原副市长王述祖、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于友民、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龚繁荣、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等人出席座谈会,并就中国外经贸建设与发展发表了精彩观点。

 

  张向晨表示,中国的对外经贸事业经历了曲折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昔日的闭关锁国、外贸主权旁落、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已成为尘封的历史,中国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外汇储备国,以开放促改革成为举国共识。本书以实事求是、秉笔直录的风格,记录了中国外经贸事业的发展道路,具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如今我国站在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的历史起点,加强对中国外经贸事业发展道路的熟悉和研究,有助于将对外经贸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王述祖表示,当我们记述历史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展望未来。希望通过撰写和出版本书,使读者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没有亲身参加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第一线工作的同仁们的直接参与,这本书是难以完成的。

 

  加入WTO利大于弊

 

  石广生表示,中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巨大变迁,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及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而兴盛的。“机缘巧合,我本人有幸一辈子从事外经贸事业。50年的时间让我与这个事业结下深厚的感情。我有机会零距离感受了中国外经贸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发展和壮大,倍感骄傲和自豪。学习党史国史,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必修课。当一个发展的、开放的、和谐的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时,必将是美丽的‘中国梦’实现之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现了利大于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该书认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盛,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我国成功地应对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挑战,变挑战为动力和机遇,趋利避害。享受了世贸组织成员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权利和好处,开启了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时期(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谈及自贸区建设时,书中提到,实践证明,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国外经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稳定作用。加快自贸区建设,借助自贸区带来的各种经贸合作便利条件,进一步挖掘潜力,加速自由贸易区的共同繁荣,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正确决策。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    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    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    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网站管理:商务部信息化司
技术支持: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4093号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86-10-65121919
传真:86-10-65677512
邮箱:商务部邮箱